30天推书挑战Part.1
商城:1 Sale A Day 2018-03-10
之前上有30天推口红挑战,我在围脖上看到这个推书挑战觉得很有意思
回忆起来,看书最多的时期是初中和高中,当时没什么朋友所以就完全沉浸在看书看漫画看电影听歌画画里面
记得每次上课都会偷看小说什么的,双休日喜欢在下午落地窗前晒着太阳看看书然后睡着哈哈哈
只能说,感谢当初同学们的不搭理我之恩,比起很多没有意义的社交,书真的给我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Day 1 看过的第一本书《秘密花园》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让我们每人去学校图书馆选一本名著,我选了《秘密花园》,也就是因为这本书开始我爱上了阅读
怎么说,这种第一次读一本书每晚睡前读得欲罢不能的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书中这个小主角玛丽不仅仅自己发现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生机和快乐的秘密花园,也让我发现了读书的巨大乐趣
Day 2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无物之阵》茱茱“20位文化人物访谈”虽然我不想成为作家,但是我想了解作家,想知道他们对写作的态度和追求字里行间的艺术美
现在大家都爱读“心灵鸡汤”或者快餐小说寻找共鸣,爱来爱去的,毫无美感,读书不是为了自我哀怜
尤其欣赏那些用大半生去发展国语文学自成一派的大家
这写文字的访谈记述让我真正认识一些作家,区别于笼统的写作者
只是遗憾没法看到更多作家的访谈,尤其是一些自己喜欢的
顺便一提,我真的是欣赏不来韩寒
Day 3 书名里有颜色的一本书《暗黑童话》乙一乙一的话喜欢看怪诞一点的人都知道吧(?)他最有名的好像是《ZOO》,变态归变态高中读的时候觉得惊险刺激想不到但是现在想来并不喜欢,短篇小说很容易毫无章法in a bad way
所以还是《暗黑童话》故事情节更好一点,5分的话给4分,因为有些语句太日本式的中二
总体来说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悬疑重重,变态得先当有画面感,结尾的反转都深得我心
Day 4 书名里有数字的一本书《蓝,另一种蓝》山本文绪(本来想写在有颜色的一本书的,可是发现这本书既有颜色也有数字哈哈)两个苍子,世界上另一个我,彼此对换生活会不会活得惬意点轻松点,看似是这样新的开始却不曾想过噩梦才开始
分身这种题材不少,但是这种假借分身,逃避现实幻想重生,但只是徒劳并迷失在其中,最后才悟到自我救赎的构思我很喜欢哈哈,毕竟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14、15岁,当时没有看得那么懂,回想起来却是贴合现在这个年纪
Day 5 关于季节的一本书《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伊塔洛·卡尔维诺除了这本书,我就没有读过其他关于季节的一本书了,然而这本书也不是在讲冬天
实验型,和那些拿着锅碗瓢盆砸得咚咚作响的实验型音乐一样,这本书想把作为读者的我们带进去,然后给你个场景和对话人物然后你还没读明白就切换,不断地切换
我真的分了好几个时间段才读完,情节感觉太跳跃了,又要说推荐就是因为实在怪诞,你们可以试着看看,但我估计你们很难读完,会选择中途放弃
Day 6 一口气看到废寝忘食的一本书《能面杀人事件》高木彬光hmmm
好看的书不都是会一口气看完吗,尤其是推理类的
那这里就推荐最近一口气看完的这本推理小说,这本书我看的是电子版本,很想买纸质的因为纸质封面很好看
这个剧情真的也是反转的过瘾(虽然接近反转时我已经猜到,有可能是看反转推理类的书和电影看的太多了),结尾处有传统日系的温情之光
Day 7 非常想安利的一本不是很有名的书《人行道的尽头》谢尔·希尔弗斯坦谢尔的绘本三部曲之一,当时看到封面也没看内容就买了,非常想安利是因为无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怎么样我还是发自内心的希望人们能放些脚步回头看看我们小时候的纯净和脑洞大开的想象力
绘本里的文字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大多数人在也许繁忙、也许消极、也许利益熏心、也许浮躁不堪的每天里哪怕有一刻能真实纯粹,也能让大家不忘初心,或是在巨大的压力里能够缓一口气
因为在人行道的尽头,说不定有彼得潘一心想通往的永无岛
我们也许会飞,也许永远不会长大
很有趣的是,很多年后我在多伦多的Indigo书店又一次在绘本区域看到了它,一样的封面,不一样的心情
Day 8 最喜欢的长篇作品《变形记》弗朗茨·卡夫卡因为长篇作品喜欢的有挺多的,不分伯仲,所以说个我最喜欢的中篇,什么也抵不过我的卡夫卡
这个矛盾的人是个天才
《变形记》的节选是曾经在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读完课文我就去找了整篇来看,看完还哭了
卡夫卡的小说看完都很压抑,而且压抑的感受是暗流涌动
推荐的书有美好有压抑感,究其原因,因为我自己也是个相当矛盾的人
有时候也会爱沉浸在这种反应人性的一面的悲凄中
Day 9 最喜欢的短篇作品《一道圣旨》(又名《钦差》)收录于《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弗朗茨·卡夫卡严格意义上是微型作品,一页纸,收录在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里
一页纸表达了卡夫卡的那个时代的压抑和父亲之间的重重隔阂,也传达了其实语言怎样都无法真正被传达的无尽的无奈
卡夫卡式寓言,每一个都无法被效仿和取代
大学选修德语课的时候,有一门德国文学,第二个作业就是写一篇《一道圣旨》的解析,也是因此读了好几遍爱上了这篇
Day 10 很喜欢主角人物性格的一本书《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并不是村上春树的追随者,但我喜欢这本书里最顽强的15岁少年,符合我看书那个年龄的中二病
也略看过《挪威森林》,只知道结尾大片段的露骨黄书,但实在看不下去
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书名里有卡夫卡,我的男神
当看完这本书知道这个15岁少年一波三折还是掉入了预言的坑,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啊
结局,就像卡夫卡一生活在矛盾的漩涡之中,有时候我们别无选择,到底还是被红尘游戏了
Day 11 看哭的一本书《白夜行》东野圭吾这本书最早看了中文版,后来当日语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看了日语版
看哭的小说其实有几本,但是这本不单单是因为悲伤可怜,而是无法释放出来的压抑
不断在寻觅恶的根源,最后还是人心底的东西
人性这个主题好像是东野圭吾玩不烂的中心,犯罪推理最后都要扯人性这点是日本推理小说作者的特点吧,好像不扯人性整个设局就没了意义,小说也没了深度一样
高中时候看一直记得那个“害怕存在的太阳落下后无法再次升起”和“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
我从小都一直有悲观主义,贯穿我的整个少年和青年时期
不只是对事物内心的消极,更是时常留恋眷顾欣赏颓废和腐烂到极致的一种美
这本书我承认它很好看,但是不应被神化
Day 12 最喜欢的翻译作品《甜牙》伊恩·麦克尤恩第一次看的是英语版,因为当时还没有翻译版本,不知道为什么中文译本在前两年才有
很多人都评价说大篇幅都很啰嗦,不明所以
如果看过麦克尤恩以前的作品,你当然会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儿,他老了该封笔了
一个作家年轻时期和年老时期写的文字的差异是他不断经历不断阅读不断观看最后写出他这个年龄想深入的主题
表面是Selena荒唐和放荡游离于男性之间的晚八点肥皂剧,实际是麦克尤恩和你开的“玩笑”——读者和笔者之间的较量
有些人说这个结尾凑合,有点生搬硬套草草结尾的意思,而我觉得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精心策划好的故事
这是不一样的伊恩·麦克尤恩,不是一味制造怪诞不经、疯狂反转的他
Day 13 有名但是你不推荐的一本书不止一本书吧,应该是冯唐所有的书
Da 《1984》乔治·奥维尔 看的是英文版,这本书最早出版是1949年,所以完全算是描写未来的一本书
电影是在1984年上映的
被二战笼罩的阴影,纳粹的残暴影响下,奥维尔的笔触像刀一样锋利,而且是在磨刀石上越磨越锋利的那种过程
老大哥,温斯顿,茱莉亚,人物个个都很鲜明,影射政治思想
看完整本书,可怕的是我觉得他像预言家,他的想象太可怕了直指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
后来过了很久以后,我在虾米随机听歌听到一首后摇Ours to Alibi《Nine》,里面的人声采样是《1984》里温斯顿和朱莉亚准备约见前的对话
Day 15 结尾非常特别的一本书《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伊恩·麦克尤恩八个故事,每个结尾都非常特别
麦克尤恩的处女成名作,并非像书名那样感觉恩断情仇,爱得死去活来哈哈哈哈真是误导人,彻头彻尾Cult
最喜欢第一个《立体几何》
所有的篇幅感觉都不加带什么感情色彩的冷清,看着的确有些慎人
看完之后我不能说这种杀妻弑父是变态或是极端的恶,因为麦克尤恩可以平静地阐述的像是平常事,事情都是这样自然的发生,就和你吃饭睡觉打个喷嚏一样
当然这本书争议也多,很多人觉得有些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把30天推书的前半段Part
1给写完了,写这些主要是给自己的一份记录和给志同道合的人的一个推荐
@娱乐薯 我的私藏书单 我的睡前书单 书单 本月书单 读书打卡 文艺 周末宅家 我的2017书单 2017年度书单
回忆起来,看书最多的时期是初中和高中,当时没什么朋友所以就完全沉浸在看书看漫画看电影听歌画画里面
记得每次上课都会偷看小说什么的,双休日喜欢在下午落地窗前晒着太阳看看书然后睡着哈哈哈
只能说,感谢当初同学们的不搭理我之恩,比起很多没有意义的社交,书真的给我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Day 1 看过的第一本书《秘密花园》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让我们每人去学校图书馆选一本名著,我选了《秘密花园》,也就是因为这本书开始我爱上了阅读
怎么说,这种第一次读一本书每晚睡前读得欲罢不能的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书中这个小主角玛丽不仅仅自己发现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生机和快乐的秘密花园,也让我发现了读书的巨大乐趣
Day 2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无物之阵》茱茱“20位文化人物访谈”虽然我不想成为作家,但是我想了解作家,想知道他们对写作的态度和追求字里行间的艺术美
现在大家都爱读“心灵鸡汤”或者快餐小说寻找共鸣,爱来爱去的,毫无美感,读书不是为了自我哀怜
尤其欣赏那些用大半生去发展国语文学自成一派的大家
这写文字的访谈记述让我真正认识一些作家,区别于笼统的写作者
只是遗憾没法看到更多作家的访谈,尤其是一些自己喜欢的
顺便一提,我真的是欣赏不来韩寒
Day 3 书名里有颜色的一本书《暗黑童话》乙一乙一的话喜欢看怪诞一点的人都知道吧(?)他最有名的好像是《ZOO》,变态归变态高中读的时候觉得惊险刺激想不到但是现在想来并不喜欢,短篇小说很容易毫无章法in a bad way
所以还是《暗黑童话》故事情节更好一点,5分的话给4分,因为有些语句太日本式的中二
总体来说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悬疑重重,变态得先当有画面感,结尾的反转都深得我心
Day 4 书名里有数字的一本书《蓝,另一种蓝》山本文绪(本来想写在有颜色的一本书的,可是发现这本书既有颜色也有数字哈哈)两个苍子,世界上另一个我,彼此对换生活会不会活得惬意点轻松点,看似是这样新的开始却不曾想过噩梦才开始
分身这种题材不少,但是这种假借分身,逃避现实幻想重生,但只是徒劳并迷失在其中,最后才悟到自我救赎的构思我很喜欢哈哈,毕竟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14、15岁,当时没有看得那么懂,回想起来却是贴合现在这个年纪
Day 5 关于季节的一本书《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伊塔洛·卡尔维诺除了这本书,我就没有读过其他关于季节的一本书了,然而这本书也不是在讲冬天
实验型,和那些拿着锅碗瓢盆砸得咚咚作响的实验型音乐一样,这本书想把作为读者的我们带进去,然后给你个场景和对话人物然后你还没读明白就切换,不断地切换
我真的分了好几个时间段才读完,情节感觉太跳跃了,又要说推荐就是因为实在怪诞,你们可以试着看看,但我估计你们很难读完,会选择中途放弃
Day 6 一口气看到废寝忘食的一本书《能面杀人事件》高木彬光hmmm
好看的书不都是会一口气看完吗,尤其是推理类的
那这里就推荐最近一口气看完的这本推理小说,这本书我看的是电子版本,很想买纸质的因为纸质封面很好看
这个剧情真的也是反转的过瘾(虽然接近反转时我已经猜到,有可能是看反转推理类的书和电影看的太多了),结尾处有传统日系的温情之光
Day 7 非常想安利的一本不是很有名的书《人行道的尽头》谢尔·希尔弗斯坦谢尔的绘本三部曲之一,当时看到封面也没看内容就买了,非常想安利是因为无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怎么样我还是发自内心的希望人们能放些脚步回头看看我们小时候的纯净和脑洞大开的想象力
绘本里的文字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大多数人在也许繁忙、也许消极、也许利益熏心、也许浮躁不堪的每天里哪怕有一刻能真实纯粹,也能让大家不忘初心,或是在巨大的压力里能够缓一口气
因为在人行道的尽头,说不定有彼得潘一心想通往的永无岛
我们也许会飞,也许永远不会长大
很有趣的是,很多年后我在多伦多的Indigo书店又一次在绘本区域看到了它,一样的封面,不一样的心情
Day 8 最喜欢的长篇作品《变形记》弗朗茨·卡夫卡因为长篇作品喜欢的有挺多的,不分伯仲,所以说个我最喜欢的中篇,什么也抵不过我的卡夫卡
这个矛盾的人是个天才
《变形记》的节选是曾经在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读完课文我就去找了整篇来看,看完还哭了
卡夫卡的小说看完都很压抑,而且压抑的感受是暗流涌动
推荐的书有美好有压抑感,究其原因,因为我自己也是个相当矛盾的人
有时候也会爱沉浸在这种反应人性的一面的悲凄中
Day 9 最喜欢的短篇作品《一道圣旨》(又名《钦差》)收录于《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弗朗茨·卡夫卡严格意义上是微型作品,一页纸,收录在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里
一页纸表达了卡夫卡的那个时代的压抑和父亲之间的重重隔阂,也传达了其实语言怎样都无法真正被传达的无尽的无奈
卡夫卡式寓言,每一个都无法被效仿和取代
大学选修德语课的时候,有一门德国文学,第二个作业就是写一篇《一道圣旨》的解析,也是因此读了好几遍爱上了这篇
Day 10 很喜欢主角人物性格的一本书《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并不是村上春树的追随者,但我喜欢这本书里最顽强的15岁少年,符合我看书那个年龄的中二病
也略看过《挪威森林》,只知道结尾大片段的露骨黄书,但实在看不下去
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书名里有卡夫卡,我的男神
当看完这本书知道这个15岁少年一波三折还是掉入了预言的坑,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啊
结局,就像卡夫卡一生活在矛盾的漩涡之中,有时候我们别无选择,到底还是被红尘游戏了
Day 11 看哭的一本书《白夜行》东野圭吾这本书最早看了中文版,后来当日语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看了日语版
看哭的小说其实有几本,但是这本不单单是因为悲伤可怜,而是无法释放出来的压抑
不断在寻觅恶的根源,最后还是人心底的东西
人性这个主题好像是东野圭吾玩不烂的中心,犯罪推理最后都要扯人性这点是日本推理小说作者的特点吧,好像不扯人性整个设局就没了意义,小说也没了深度一样
高中时候看一直记得那个“害怕存在的太阳落下后无法再次升起”和“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
我从小都一直有悲观主义,贯穿我的整个少年和青年时期
不只是对事物内心的消极,更是时常留恋眷顾欣赏颓废和腐烂到极致的一种美
这本书我承认它很好看,但是不应被神化
Day 12 最喜欢的翻译作品《甜牙》伊恩·麦克尤恩第一次看的是英语版,因为当时还没有翻译版本,不知道为什么中文译本在前两年才有
很多人都评价说大篇幅都很啰嗦,不明所以
如果看过麦克尤恩以前的作品,你当然会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儿,他老了该封笔了
一个作家年轻时期和年老时期写的文字的差异是他不断经历不断阅读不断观看最后写出他这个年龄想深入的主题
表面是Selena荒唐和放荡游离于男性之间的晚八点肥皂剧,实际是麦克尤恩和你开的“玩笑”——读者和笔者之间的较量
有些人说这个结尾凑合,有点生搬硬套草草结尾的意思,而我觉得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精心策划好的故事
这是不一样的伊恩·麦克尤恩,不是一味制造怪诞不经、疯狂反转的他
Day 13 有名但是你不推荐的一本书不止一本书吧,应该是冯唐所有的书
Da 《1984》乔治·奥维尔 看的是英文版,这本书最早出版是1949年,所以完全算是描写未来的一本书
电影是在1984年上映的
被二战笼罩的阴影,纳粹的残暴影响下,奥维尔的笔触像刀一样锋利,而且是在磨刀石上越磨越锋利的那种过程
老大哥,温斯顿,茱莉亚,人物个个都很鲜明,影射政治思想
看完整本书,可怕的是我觉得他像预言家,他的想象太可怕了直指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
后来过了很久以后,我在虾米随机听歌听到一首后摇Ours to Alibi《Nine》,里面的人声采样是《1984》里温斯顿和朱莉亚准备约见前的对话
Day 15 结尾非常特别的一本书《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伊恩·麦克尤恩八个故事,每个结尾都非常特别
麦克尤恩的处女成名作,并非像书名那样感觉恩断情仇,爱得死去活来哈哈哈哈真是误导人,彻头彻尾Cult
最喜欢第一个《立体几何》
所有的篇幅感觉都不加带什么感情色彩的冷清,看着的确有些慎人
看完之后我不能说这种杀妻弑父是变态或是极端的恶,因为麦克尤恩可以平静地阐述的像是平常事,事情都是这样自然的发生,就和你吃饭睡觉打个喷嚏一样
当然这本书争议也多,很多人觉得有些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把30天推书的前半段Part
1给写完了,写这些主要是给自己的一份记录和给志同道合的人的一个推荐
@娱乐薯 我的私藏书单 我的睡前书单 书单 本月书单 读书打卡 文艺 周末宅家 我的2017书单 2017年度书单